综合教务管理系统(jwxt) 新教务系统(jw) 新选课系统_仅限学生选课
文章阅读
关于举办2025年度暨南大学“AI+”应用创新大赛的通知
发布单位:校区本科教学管理办公室 发布时间:2025-03-11 11:10:41 浏览次数:10

暨教通〔2025〕9 号

  

各学院(部):

为持续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加快人工智能在我校的创新应用,提高教育教学质量,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,经研究决定,学校于2025年起举办暨南大学“AI+”应用创新大赛。现面向全校征集参赛作品,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
一、赛事主题

大赛以人工智能为核心,旨在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潜能,引导学生将AI技术应用于各专业领域,积极探索AI技术在千行百业应用的新路径、新模式、新样态,构建基础认知-跨域融合-场景创新”三级进阶平台,培育具备AI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,探索智能时代本科教育新思路

二、赛事组别

大赛设置人文与艺术组、经管与法学组、理工与信息组、生物医药与健康组四个组别,学生可根据研究与实践内容任选1个组别参赛。

(一)人文与艺术组: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文学、历史考古、新闻传播、艺术设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实践,如AI古文字破译、AI古籍修复、AI历史场景重建、AI社会学数据分析舆情智能分析等。

(二)经管与法学组: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分析、工商管理、司法实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实践,如AI供应链优化、AI市场趋势分析、AI智能审计平台AI法官AI智能法务咨询等。

(三)理工与信息组: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基础科学、工程技术的融合创新,如AI代码生成、AI网络安全、AI钙钛矿材料预测、AI光谱分析AI多物理场建模、智能制造系统等。

(四)生物医药与健康组: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生命科学、医学、药学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实践,如AI药物分子设计AI辅助诊断系统、AI医学影像分析、智能监护设备等。

三、参赛条件

(一)暨南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均可报名参赛

(二)项目须以团队形式参赛,项目负责人应为本科生。项目团队人数为3-7人(含负责人)。鼓励专业交叉融合,鼓励学生跨学科、跨院系、跨年级组队,鼓励内外招学生联合组队。

(三)每个项目有1-2位指导老师(必须包括1位校内指导老师)。要求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,认真负责、学术水平高、科研能力强、学风正派、治学严谨,能认真履行指导职责。

(四)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真实、健康、合法,不得含有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。

(五)参赛项目应在创意、想法、思路等方面具有创新性,必须为参赛者原创,严禁照抄照搬、简单复制等行为。作品所涉及的发明创造、专利技术、资源等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,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识产权或其他权利。

四、赛制安排

大赛采用初赛、复赛和总决赛三级赛制。初赛和复赛由各组别承办学院组织,总决赛由学校组织。项目在各阶段的成绩独立计算,不累计。

(一)初赛阶段(4月):学校对报名参赛项目进行资格审核并确定各组别承办学院。通过资格审核的项目,由各组别承办学院组织评选确定晋级复赛项目。

(二)复赛阶段(4月-5月):通过初赛的项目在进一步完善后,由各组别承办学院组织路演答辩,遴选晋级学校总决赛的项目,并对项目进行宣传展示。

(三)总决赛阶段(5月-6月):通过复赛的项目由学校组织路演答辩。大赛结果由专家评分与现场观众投票决定,评选出最喜爱项目奖、最佳创意项目奖以及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等奖项。

、参赛方式

(一)项目团队填写《暨南大学“AI+”应用创新大赛项目计划书》(附件1),于3月27日(周)中午12点前将计划书及佐证材料,纸质版一式一份及电子版报送至项目负责人所在学院。

(二)各学院(部)汇总并审核申报材料,填写《暨南大学“AI+”应用创新大赛项目汇总表》(附件2),将汇总表及项目申报材料纸质版一式一份及电子版,41日(周)下午5点前报送至教务处实践教学科(地点:校本部行政办公楼221室,联系人:曹晓峰、邓启东,电话:020-85228320,E-mail:ojwsjk@jnu.edu.cn;珠海校区联系人:何冬红,电话:0756-8505355)。 

其他事项

(一)请各学院高度重视,认真筹备,做好比赛报名的宣传及指导工作。

(二)如有疑问,可加入大赛QQ群:1028100218咨询。

 

附件

1.暨南大学“AI+”应用创新大赛项目计划书.docx

2.暨南大学“AI+”应用创新大赛项目汇总表.xls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本科生院教务处

2025年3月11